中日友好医院科技中心(科研处)成立于2022年1月18日。为加强医院科研体系建设和科研工作管理,中心由科研处和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整合而成,为医院内设实体机构。参照职能部门目前中心下设7个机构:科技战略部、基础研究部、临床研究部、临床项目管理部、科技成果转化部、大数据研究部、综合管理部。
成立以来,中心领导带领团队创建新型科研管理体制激活医院创新活力。始终围绕切实解决临床科研的“痛点与难点”,从“给制度”“给平台”“给资金”“给人力”角度部署科技创新制度改革。在院领导支持下,构建了健全的基础研究—临床研究—成果转化医学研究体系,搭建了科研物资线上一键式、数字化采购平台,深化了科研“放管服”,建立了个人和科室的科研绩效闭环,实现了个人科研产出、学科发展及医院战略目标的共赢。
其中基础研究部与临床研究部是两个实体运行单元。2021年中日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(基础研究部)的软硬件全面转型升级,打造了5000m2的开放共享平台,分四大平台满足了各临床科室在科研空间、设备、技术支持方面的需求;所下设类器官技术平台、BXD遗传多样性小鼠平台(中国唯一授权使用单位),提供了开展高水平科研的重要资源;增设科研助理岗位,丰富科研队伍,为临研人员提供科研服务,为人才成长“松绑减负”“加油助力”。
临床研究部基于北京市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项目,打造健全的临床研究体系,辅助并协调全院临床研究的开展。通过培训、科研服务等形式为医院临床研究提供方法学和技术支撑,助力临床研究的高质量、规范化开展,培养优秀的临床研究人才,带动医院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。具体包括:整合院内外相关临床研究和数据分析资源等,开设临床研究设计咨询门诊。培养和培训临床研究项目助理团队,提供以研究助理为主体的临床研究项目协助服务。构建并完善临床研究质量保证体系,建立临床研究质控团队,对临床研究的实施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管。
近两年,医院学科实力稳步提升,我院2023年度科技量值排名(STEM)跃升至第21名,获批呼吸和共病全国重点实验室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9项。医院科研经费及科研产出大幅增长,与2021年相比,科研经费从1.8亿余元增长到3.8亿余元;发明专利、成果转化实现突破性增长,发明专利授权增62项,成果转化数目从1项增长到8项,金额从21,82万元增长到5594.56万元,2023年度JCR 1区论文占比增长10%。
中心主任刘丽宏,在医院领导下主持中心全面工作,负责医院科研体系建设及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,同时分管临床研究部及科技成果转化部。中心常务副主任肖诚,在中心主任领导下负责中心日常管理及科技战略部的管理。中心副主任彭亮、陈志华、左先波,在中心主任领导下根据分工履行相关管理职责,同时分别分管基础研究部、综合管理部、大数据研究部。临床项目管理部主任常宗平,负责其部门管理工作。